从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学校将黑人和白人分开教育的隔离制度违宪后,美国开发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改进穷人和少数族裔学生教育状况。最初策略是消除学校种族隔离的举措以及随后缩小学生成绩差距的许多措施。在这段长期历史中,只有两个非常短暂的时期,因种族和阶层不同产生的学生成绩差异逐渐缩小。
第一个时期就是1980年代后期,当时试图采用了复制“有效力学校”(effective schools)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好景不长,随后成绩的差距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第二个时期就是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实施以来,联邦政府改变了对穷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就读学校的评估方法。即不再用平均分评价学校表现而是评价不同亚族群学生的分数,不再评估学校做了什么、为谁做以及做了多少,而是转而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实际发生了什么以及对于来自不同种族和阶层的亚族群学生,学校教育使得他们的成绩发生了哪些实质的变化。
虽然这两次成绩差距的缩小都比较小,但是从学校管理和教学策略角度来看,仍有不少的共同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段历史并深入分析哪些是有效缩小差距的策略。
本次讲座的PPT可点击题目下的“下载“按钮进行下载。
嘉宾简介:玛丽·波普兰(Mary Poplin)是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穷人教育、教育哲学及美国教育史。波普兰教授曾担任克莱蒙研究大学教育研究学院院长两年,并长期负责教师培训项目。 2004-2009年,波普兰教授负责“洛杉矶落后城市学校里31名高水平教师的研究”,该研究确定了固化于美国问责体系内的主要准则以及哪些准则在降低穷人与富人、种族和民族之间的成绩差距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在此期间还并主持了“责任和社会公义”峰会。2006年,波普兰教授创建和指导了硕士研究生实习项目,旨在通过相关教学来促进学校的社会公义和责任。该项目也为有高度需求的城市学校提供教师,以帮助有色人种和穷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玛丽·波普兰教授早年曾在美国公立学校任教数年,随后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她最早的研究领域为特殊教育。在堪萨斯大学任教期间,主编研究型期刊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并于1988年发表了两篇开创性的论文对比两种关于残疾人教学的理论视角(还原论的和整体论)。随后她就职于加州洛杉矶克莱蒙研究大学教育学院。她的兴趣拓展到教育史和教育哲学、教学法理论、学习理论、以及有关弱势群体(有色人种和穷人)教育的问题。
波普兰教授发表的著作包括:《Is Reality Secular? Testing the Assumptions of Four Global Worldviews (2013)》,《Finding Calcutta: What Mother Teresa Taught Me About Meaningful Work and Service (2008)》等。她目前正在撰写的一本介绍基于她在洛杉矶中心城区薄弱学校高效力教师们的5年研究发现新书(书名暂定名为(The Heart, Mind, Hands and Feet of Extraordinarily Effective Teachers of the Urban 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