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工智能可能大规模取代人的劳动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里,还有没有工匠精神的一席之地?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均质化提供了哪些可能? 讲演者将基于对中国新经济发展第一线的调研以及长期来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观察,对有关教育的各种讨论提供一次头脑风暴的冲击!
嘉宾简介:高柏,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教育经历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1994年1月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明治大学,和德国雅各布大学客座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横滨国立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以及德国科隆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研究所任访问学者。曾任上海大学自强讲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经济社会学、比较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
主要著作
《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 年期间的发展主义》(该书荣获1998 年美国大学出版社联合会每两年颁发一次,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有则广巳日本研究最佳图书奖,中译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 年出版);《日本的经济悖论:繁荣与停止的制度根源》(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于 2004 年出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合著),2015年《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日本研究》,《向西开放: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与中国的国际战略对冲》(合著),2016年《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合著)。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合著),和《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合著)。
具体的研究领域
高柏教授学术生涯的前15年主要研究日本经济,着重研究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产业组织,以及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2004年-2008年研究中国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以及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2008年-2011年从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影响的视角研究全球金融危机的起源;2011年以来一直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其中于《经济观察报》2011年3月12日发表的《高铁与中国21世纪大战略》与同年4月发表的《高铁对国内发展的战略意义》两篇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文章指出,“高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出来的唯一可以改变整个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它的建设可以对中国的命运产生深刻影响”;并提出,将高铁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应该与中国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建设新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建立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陆权战略,在全球层面实现陆权与海权的战略对冲。这些论断被认为准确地把脉了中国高铁发展和国家战略设计,明确地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思想内核。高柏教授于2016年1月11日在《华夏时报》发表的题为《2016:后全球化时代的开始?》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川普与桑得斯在美国大选的初选过程中尚未成为黑马和英国脱欧之前就已经准确地预测到世界上即将出现逆全球化趋势。从2017年起,高柏教授的学术关注点转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对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