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王蓉:跳出教育看教育 教育培训与扩大内需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3-31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于2009年3月28-29日在中国海口共同主办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增长与改革”为主题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对话”。以下是搜狐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王蓉:

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这几天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和教育相关的,保就业、保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和教育改革。昨天我把我的发言内容做了一下更改,我想谈一下我认为当前形势下教育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一个方面是谈这几年教育改革的亮点,一方面是突出的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领域有很多的成就,包括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加速教育制度改革,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改革亮点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这和迟福林院长提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相关的。这个全面的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保障基础是2005年12月底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按照这个设计,国家将在五年间新增经费2182亿,细节我就不介绍了。改革方案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以学生为本的政策理念为指导。这个改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又引发了一些更大的问题,这个改革的核心指导原则就是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前提下,中央直接而强有力的保障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上得起学的主要政策目标实现,使中西部的家长受益于中央财政。第二是以建立“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财政共担”的体制。第三是兼顾现实条件的约束与长远改革的必要。

下面我想谈一下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第一点是我刚才提到的和免费义务教育相关。第一,当前政策体制偏向受教育者利益和施教者利益,我们刚才提到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针对的是这个箭头,在原有的体制安排下,我们的老百姓是被学校和教师来收费才得到基本的教育服务,形成了不公平,现在实际上是切断了,有了一点资金的替代,但是完全不是那么简单的,施教者教师是典型的社会组织,中国的《教师法》当中提到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我们远远低估了教师和学校从老百姓身上得来的钱,不仅用于学校的运作,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教师的津补贴,我认为公务员和教师实际上是国家利益集团内部的主要分利者和次要分利者的问题,主要是分利者内部的利益分配的迅速分化引发的矛盾。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和公务员收入差距较小,越是发达地区,差距反而较大。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中,代理人的利化问题其实不能再忽视了,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当中使老百姓得到了利益,但是次要分利者没有得到保护,从而引发了更大的问题。我想的一个原则是应该坚持基本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的改革,但是必须处理好具体代理人的利益问题。当前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现在也出现了愤怒的中产阶级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是上千万的问题,如果他们产生问题的话,就会从各个方位都出现问题。当前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一方面对于克服政府体制、财政体制的约束的艰难性是严重缺乏认识的,另一个方面对于伤害教师及类似社会组群的利益的危害性缺乏认识。我们做一些时政研究,中国最弱势的群体,中国老百姓非常好,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权利信息上的不了解,另外一方面他们是表达的弱势,反而是教师等等这些人员出现强大不满的时候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我想谈一谈教育发展内涵。现在我认为对于发展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实际上引起了很多的反思,甚至引起了政策层面的一些分歧。包括在过去的一天(会议)当中大家谈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保增长,大家说要靠教育,说要放缓起来,人力资本的积累应该加强。我们需要回来再看看教育的内涵,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体系之内,到底有多少促进公平和增长的内涵。我最近提出一个“新人力资源理论”,教育不是铁板一块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中国的背景下,应该可以分为生产性的人力资本和分配性人力资本,分配性人力资本收益实现路径主要规范者是国家。在发达国家全球范围内,吸收高等教育的主要是服务业,而我们中国主要是政府范围的活动体系内。在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分配性人力资本收益远远高于生产性人力资本。在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过程中,特别是中国极端快速的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情况下,私人的需求是倾向于分配性人力资本的投资的,一个是收入差距驱动了理性的需求,另外就是还有一种公平的诉求和政治性竞争,这样就造成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构不能坚持温总理所说的“平民的教育”,培养的所有人都是想成为公务员、社会精英这样的目标。分配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现实的位置供给和需求发生严重反差,需求加大,供给刚性,社会中将产生大量的孔乙己之类的人力资本投资没有得到回报的人,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浪费,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教育的经济增长内涵。刚才说产生孔乙己这类的人,这是教育部具有经济增长内涵的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标榜为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中有可能并没有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一个国家当中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则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的知识与技能创新成果不能转变为以信息形态表现的资产,这种资产不能成为可广泛交易的对象,也就更加不可能通过正规教育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最先进的生产性人力资源的传输还是需要依附于个别的人力资本有产者,职业技术教育在那种学习者和施教者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安排下可能更加有效,例如企业与行业自己开办的培训学校。所以现在在中国还没有、而且还需要摸索出这种转型时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技术培训的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个原则上来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目标,但是实施是非常艰难的。

刚才孙立平教授提出社会重建,我想对于教育来说,教育确实是需要重建的。当前一种危险可能是我们会更加倾向于分配性人力资本投资,产生越来越多的孔乙己,为这些孔乙己不得不由老百姓、纳税人为他们提供生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彻底调整教育与产业行业的关系,彻底更新我们育人的理念和原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