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PISA排名该怎么看:PISA是起点而非终点
作者:黄晓婷 发布时间:2016-12-12

  据媒体报道,经合组织日前公布了2015年PISA测试的结果。在前两轮即2009和2012年PISA测试中,上海作为试点参与,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绩。在最新一轮PISA测试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位居总分第十。对于此次排名下滑,到底该怎么解读?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婷认为,PISA是起点而非终点。本文发表于2016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如下:

 

  对比前两轮测试(2009年和2012年)上海连续夺冠,这次排名似乎带给我们一些心理落差。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果是完全合乎预期的:样本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非常大,上海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参与本轮测试的其他三个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不同,排名有所下降不出乎预料。这并不意味着从冠军宝座上跌落,而是中国4地第一次有自信和勇气在全球视野下审视自己的基础教育水平。

  尽管所有参与测试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关注排名,但对结果简单粗暴的使用绝非PISA测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首先,PISA测试提供了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核心素养”定义和内容框架,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得以在这一框架下审视和反思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学习结果。在本轮测试中,4地在阅读上的平均得分不到500,是3科中最低的。我们有理由猜测,PISA测试所考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并不是重点,从而可能导致学生在反思和评价文本的题目上得分偏低。当然,这样的推测需要通过数据来证实。而深入挖掘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所在,进一步完善课程和教学。

  除了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测试还不断引入新的素养,这些新概念往往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同时也被公认为未来公民的必备素养。本轮测试就把“合作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选考项目。由于是选考,因此不列入总分排名,但它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同样有启发。

  其次,PISA测试提供了教育公平的全球视野。经合组织提供的PISA测试总报告比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成绩的性别差异、校际差异、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对成绩的解释力大小等。例如,从本轮4地测试分析,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要大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前两轮的数据也显示,上海学生成绩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影响力亦是如此。相比之下,澳门地区的教育公平程度相当高。在过去几轮测试中,澳门学生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对其PISA测试成绩的解释力始终保持很低,这可能得益于澳门在平均分配资源、为弱势家庭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帮助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经合组织在发起PISA测试之初就不是为了简单的成绩竞赛,而是提供既有高质量又兼备公平的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范本。PISA测试的结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芬兰、新加坡等越来越多的优秀案例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上海也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前往取经的地方。因此,每一轮PISA测试,不管排名第几,都是起点而非终点,给了我们在国际视野下审视和反思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机会。唯有在这一基础上,广泛学习优秀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PISA测试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