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动态
教育财政所组织召开“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
作者:张眉 发布时间:2017-05-22

  为深入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探讨小规模学校财政投入的可能策略,5月18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及财政投入策略”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宏观及国际视角、教育局长和校长视野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与地方创新,以及农村小规模学校财政投入策略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来自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各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小规模学校代表、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研究者和实践者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大量小规模学校。2015年,全国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1.14万所,占村小、教学点总数的55.7%,其中,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所。近年来,我国乡村初中和乡村小学不断在减少,同期乡村教学点则在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和少子化,大多数农村学校将成为小规模学校,且将会长期存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 号)中明确提出,“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的政策。尽管如此,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教育财政所组织召开“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着“城挤乡空”的新格局。目前,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是小规模学校难以获得公平、有效的财政支持。二是由于没有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建设教学点既无标准可依,也无问责机制。三是教师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难以补充。大多数小规模学校处于“小而差”、“小而弱”的状态。乡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农村“后20%”弱势群体的需求,是底部攻坚、精准扶贫的关键。杨东平认为,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概念。同时,需要政府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保障、管理模式创新、倾斜性的教师配置、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考核等方面加以改善。

教育财政所组织召开“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

  美国农村教育及小规模学校专家、美国俄亥俄大学荣休教授Craig Howley分享了美国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问题、挑战和经验。尽管决策者往往处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需求选择撤并农村学校,但美国的经验表明,撤销学校并不会节省经费开支,但关闭农村学校往往加剧了农村社区的破败。很多地区在撤点并校后为学生提供交通便利虽然确保了学生能够继续上学,但是往往会产生诸如安全问题、增加交通时间以及弱化与家庭和社区的情感联系等其他后果。Howley教授认为,只有国家认识到扶持农村社区和人口的现实重要性,才会开展专门支持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他建议,一是利用小规模的师范院校就近培养教师,二是聘用本地的毕业生,三是在校长的培养中应该关注和回应农村学校和社区与城市和郊区的个性差异;四是引入本土课程,实施本地化学习;五是通过中央专项经费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以避免过多依赖地方财政;此外,还可以通过大范围的在线教学服务与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财政所组织召开“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明兴教授从编制、待遇和服务情况以及财政投入责任分担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特岗教师政策的现状,并提出了调整中央对特岗教师补助标准的政策建议。刘明兴认为,小规模学校师资补充机制面临着两难困境。目前,中央采用专项资金的方式来干预包括小规模学校教师在内的基层人员性经费投入的方式,但这不仅未能有效解决小规模学校的长效师资补充问题,还造成了地方更加迅速地向中央转嫁财政负担。对于特岗教师的财政投入机制已经变成一个两难选择:继续采取综合专项补助资金的方式,则很难抑制地方攀比的冲动;改成区分工资结构分项目分担的方式,则倒逼中央财政最终明确工资体制的整体责任分担机制。

教育财政所组织召开“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

  来自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地的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艾柏林基督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以及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NGO的代表等围绕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者的建议主要集中在:(1)确保小规模学校办学独立性,财政上为其设立公用经费专项独立账户,剥离中心校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事和财务控制权,仅保留教育教学业务指导权。(2)教育财政保障重心上移,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3)充分考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成本核定公用经费制定标准。(4)通过放宽小规模学校师资配备标准、实施“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本土化培养教师等措施支持小规模学校优化师资。(5)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为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教师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关于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部分问题仍亟待进一步的回答,如:如何合理、科学地测算小规模学校成本?如何以办学成本为基础测算拨款权重和系数,构建多级政府投资的长效动态机制?乡土课程和主体课程之间的质量评价体系如何对接?数字化时代通过网络接受外部的教学资源投送必然导致小规模学校的进一步边缘化,在此过程中如何维持其自身的独立价值?以及,更高层级的教育财政分担必然带来的集权化和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等。

  本次会议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博士认为,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问题尽管看起来很小,实则是很大且非常重要的议题,未来需要继续携手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者的力量开展更多的研究、对话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