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部设在深圳的网大第十五次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一系列榜单随之出炉。在参选的794所非军事类本科普通高校中,北大、清华继续位列前两名,中山大学进步4位,排名第14;北京、西安、武汉、南京和上海是中国高校资源最强的5个城市,广州位列第7;深圳排名第154位,成为经济规模与高校资源最不匹配的一线城市。
除了参考院校实力和声誉、口碑,榜单从高等教育消费者的角度,为各界提供了一份填报志愿、审视高等教育现状的参考资料。该榜单研发负责人蒋继宁坦言,任何排名都有局限性,但希望以尽量客观准确的信息,满足教育消费者、从业者对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资源使用效率等信息的期待。
各城市高教资源分配不均
“网大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连续第15年位列前两名,浙江大学蝉联探花。第4名至第10名依次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含并列)。
从排行榜6项一级评价指标情况来看,清华大学在声誉、学术成果、教师资源和物资资源4项指标中都摘得第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生情况和学术资源方面居首位。从院校板块来看,中国农业大学跃升6位排第21位,进步明显;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提升了4位和3位,并列第14位。
然而,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城市人口和经济状况不相协调等问题随之凸显。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进入前100位的高校数量最多,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广西、贵州、江西、西藏等地处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省份无一高校进入百强。
根据“网大2013中国高等教育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前20位的城市共有本科院校421所,其中进入“网大200强高校”的有161所,占总数的38%,而这些城市GDP的总额占全国的28.53%。从这一角度衡量,这些城市的优质高校整体处于“超配”状态。
深圳大学进步显著
网大同期公布的榜单还包括“中国高等教育省竞争力排行”、“中国高等教育城市竞争力排行”、“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中国大学图书榜”等。调查人员表示,他们不仅重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发展速度、环境及其与地域和经济的关系等硬指标,还希望从“带有趣味”的角度去衡量一所大学的价值。
深圳大学名列“2013年进步最快大学排行榜”第14位,从2007年到2013年,进步幅度达到30.49。报告指出,这一榜单的评选过程中,科技经费等指标作用比较明显。该榜单的前三甲分别为上海音乐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
在“2013年最重人文高校排行榜”中,老牌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列前五,中山大学排名第十。其他跻身榜单前一百位的广东高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分别排在第35位、第63位和第66位。
“最受外国留学生欢迎的高校”榜单显示,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最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广东高校未入围前十名。在“教育部所属实验室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位列三甲,中山大学排名13位,其他广东高校并未入选。
深企对“城市缺少大学的痛苦”深有体会
调查指出,深圳是国内经济规模与高校资源最不匹配的一线城市。在综合考察城市经济、人口及大学资源配置情况得出的“网大2013中国城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中,深圳仅位列第154位,排名甚至逊于聊城、石嘴山、白城、六安、孝感等二三线城市。与2011年GDP为深圳三分之一的西安相比,深圳的本科高校数量只有西安的1/15。
“邻居”广州则拥有24所本科院校,其中9所为网大200强院校,占4.5%的比例,而广州的GDP全国占比为2.61%。报告指出,广州的人才供应体系较为合理。GDP占全国4.1%的上海有31所高校,其中200强高校17所,占到8.5%的比例。
与深圳高校稀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高校人才“浓得化不开”。调查显示,占全国GDP3.39%的北京有59所本科高校,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其中进入排行榜全国200强的高校有37所,占到18.5%的比例,人才处于拥挤状态。
尽管人口逾千万、GDP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深圳的人才培养与供给一直依靠内地高校,本土只有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两所本科高校。近年来,深圳企业对“城市缺少大学的痛苦”深有体会,随着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圳高端人才的流失趋势日显。
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教育目录,全国共有844所本科高校。调查指出,以全国平均每2358亿元GDP支撑1所200强高校,每558亿元GDP支撑1所本科院校作为参考,结合深圳的经济规模和高校数量,深圳至少还需要增加18所本科高校。
报告亦提醒,大规模发展高等教育并不一定能产生积极后果,在中国高等教育连年扩招的背景之下,社会性过量教育和就业困难也令人堪忧。因此,使得已有大学更加国际化并注重产学研合作、办更多优质中学,或可成为深圳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