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态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教育投入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1-21

编者的话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先生日前深夜致信编辑部,表达了一位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30余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对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形势的忧虑。“不保持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政府和市场双轨驱动教育投入超高速增长和教育事业多元超常规发展的思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难以完成。”本期我们刊发他对于当前教育形势的忧思和建议,供关注这一话题的读者共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的高速增长

  《纲要》指出,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总投入由1980年的145.5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27696.0亿元(增长了189倍),占GDP比例由1980年的3.2%提高为2012年的5.3%,有力保障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实现。

  1980-1995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增长和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1985年中央《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导下,中央政府将教育管理的权力和责任逐步下放给地方各级政府,义务教育以县、乡两级政府为主,高等教育以省级政府为主,普通高中以市、县两级政府为主,中等职业教育以行业、企业为主导,同时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举办校办产业,鼓励乡镇企业和村委会、农民对农村义务教育捐集资办学。以上多种政策并举,使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了10%的年均增长率,与GDP10.3%的年均增长率相近。

  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导下,我国先后进行了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使我国教育在1995-2012年的17年间进入了经费高速增长阶段,教育总投入年均增长13%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3~5个百分点。

  其中,1995-2005年为社会和私人教育投入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达到18.7%,高于同期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速(11.3%)6个百分点以上;2005-2012年为财政性教育投入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达到17.4%,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7个百分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社会和私人投入的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为3%左右,比前一时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未能做到政府投入和社会、私人教育投入经费“双轨驱动”。

  全面实现《纲要》目标的教育投入强度测算和教育经费问题面临的新形势

  《纲要》提出了在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其中,包括进一步提升各级教育普及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三大任务。目前,虽然我国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已提高到5.3%,但这一比例仅能维持现有教育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两大任务对我国教育投入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育经费现状的国际比较

  ———按绝对值计算,2013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为360美元,是美国2009年人均教育经费3300美元的1/9;是2009年OECD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韩国人均教育经费2200美元的1/6,是中等收入国家智利人均教育经费1000美元的1/3。

  ———按相对值计算,2013年我国教育总投入占GDP的5.3%,美国2009年为7.3%,韩国2009年为8.0%,智利为6.8%,OECD组织国家平均为6.3%。

  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我国为4.3%,美国为5.3%,韩国为4.9%,智利为4.2%,OECD组织平均为5.4%。社会和私人教育投入,我国2005年1.8%,2013年下降为1.0%;美国2009年为2.1%,韩国为3.1%,智利为2.6%。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从绝对值和相对值来看,我国教育投入大大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韩国、智利等转型国家。

  2020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的需求测算

  2011-2014年初,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与公平教育实现机制研究”,该课题对我国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经费需求做出如下预测:

  ———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需由2010年的4.9%提高到2020年的7%左右。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至少需提升至4.5%(比2010年增加0.6个百分点),非财政性的社会和私人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提升至2.5%(比历史最好水平的2005年增加0.7个百分点)。

  ———参照国际比较的相关数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应由2010年的2.1%提高到2020年的2.6%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应由2010年的0.8%提升至1.3%~1.4%,高等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应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左右,学前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应由2010年的0.2%提高到2020年的0.5%左右,其他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保持目前0.4%的水平。

  我和课题组的同志认为,占GDP6.5%~7%的教育总投入强度是全面完成《纲要》目标、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必须从战略上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教育体制改革是适应我国“穷国办大教育”、解决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根本途径和主要动力,必须认真总结我国30多年来教育体制和教育投入改革的经验,以此作为制定“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基础条件。

  2013年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财政经济增速放缓。按当年价格计算,2005-2011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1.8%,2012年比2011年仅增长了12.9%,2013比2012年的增速又下降为10.2%。

  从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2014-2020年间,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将降到10%或以下,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也将明显下降。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有关教育法规,保障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三个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财政特殊困难年份,至少应保障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持平;

  ———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教育拨款经费逐年增长(按扣除CPI因素后的口径);

  ———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财政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按扣除CPI因素后的口径)。

  优化公共财政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倾斜

  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较1993年增长了1.47个百分点。其中,用于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仅增长了0.65个百分点,不足一半;同期,用于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增量为0.61个百分点,未能体现重点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倾斜。

  建议在“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级公共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量部分,至少保证2/3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同时适当降低公共财政用于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比例。

  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共财政要适度调整“985”大学、“211”大学的拨款标准,注意加大对专门、特色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提高公立普通高校、普通高中生均教育成本的家庭分担比例,学费标准平均应不低于生均总成本的25%

  其中,重点大学、重点高中和热门专业(如艺术类、管理类、外语类、传媒类、法学类等)学费标准可以高一点;社会急需的艰苦行业、回报率较低的专业(如农学类、水利地质类、制造类)的学费标准可以调低,同时对困难家庭的学生由政府和学校给予减免和资助。

  公立高中目前的学费标准过低,不少地区年学费标准低于1000元,还不足生均成本的1/10,应逐年调整至生均成本25%左右。在过渡时期,应允许公立高中的“三限”政策适度保留。

  根据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升教育文体消费”的精神,支持民办教育和混合型所有制教育的发展

  ———鼓励民营资本、股份制企业和外资参与部分公立学校的混合型所有制改革;鼓励退休的知名校长、优秀教师和有关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受政府委托,承办薄弱的基础教育学校,使其转制为“民办公助”的自收自支或半自收自支的教育机构,为中上收入家庭提供选择性教育的机会。

  ——鼓励行业、企业受地方政府委托,承办部分目前由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行业、企业主管,教育部门资助、指导的新机制。这些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实施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或仿德国、澳大利亚的双元制办学。教师工资能享受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待遇,公用经费、实习指导技师的补贴由企业承担;学生在勤工俭学和实习期间,由企业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或报酬。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